1951年陈毅处置上海大亨黄金荣的方式,老蒋听闻后叹气:自愧不如
1949年4月27日凌晨,苏州河雾气未散,几支三野侦察分队已悄悄爬上桥头,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距离易帜只剩一步。城里人虽然照常赶早市,心里却都在嘀咕:换了红旗,黑帮、鸦片、娼馆这些老顽疾能不能熄火?
1949年4月27日凌晨,苏州河雾气未散,几支三野侦察分队已悄悄爬上桥头,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距离易帜只剩一步。城里人虽然照常赶早市,心里却都在嘀咕:换了红旗,黑帮、鸦片、娼馆这些老顽疾能不能熄火?
1953年春,上海。清晨六点,天光未亮。外滩十六铺码头旁的石板路上,一个佝偻着背、穿着洗得发白蓝布衫的老人,正吃力地挥动扫帚,一下、一下,清扫着昨夜风雨留下的落叶与纸屑。路人匆匆而过,有人认出他——那张曾悬挂在全中国通缉令上的脸,如今皱纹密布、眼神浑浊,可眉宇
1951年5月,上海滩最热闹的两条街——华山路黄公馆门口、西藏中路大世界门口——突然架起相机。镜头里,一位白须驼背的老头拿着竹扫帚,象征性地划拉几下,快门“咔嚓”一声,历史定格。
现在台湾省的问题真不在“打不打”,而在“想不想”,打仗是最后手段,统一是必然归宿,但前提是思想的统一。
按说是为了公益募捐,但谁也没想到,在这场调查里,一个本该沉在水面下的数字忽然浮了出来——蒋介石个人名下的产业,加起来超过一千万元。
1949年5月27日清晨,淞沪警戒线刚被人民解放军突破,南京路上贴出一张醒目标语:上海解放了。小贩们停下吆喝,抬头打量那几行新墨,心里琢磨今后日子会怎么变。几条街外,年近八十的黄金荣听见枪声渐停,长叹一口气,知道自己的算盘怕是得重新拨了。
1951年3月10日清晨,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的铁门刚拉开,一个佝偻的身影就出现在门口,81岁的黄金荣穿着藏青长衫,手里攥着竹柄扫帚,在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里,从正门一路扫到了西藏路。